海外置業於近年因「移民潮」而受到不少人的關注,而海外置業亦會被戲稱為「隔山買牛」,因一來是難以到當地完全視察完環境後才買入,二來是物業管理上大多都要尋求當地或本地公司的幫忙。雖然對比香港的樓價而言,外國的房屋的價格成本並不算高。不少人都建議海外置業,更指出不論是用作投資還是自住都相當有值。但海外物業真的如此適合買入?
其實海外置業都會有一定的風險,對於曾被詐騙的投資者表示最好一定要買入現樓或一手樓,因不少國家都未必容許海外人士買入二手樓,所以不能只顧及價錢便置入物業,更要留意當地的法規,亦要小心樓花的買賣。其次,不少人海外置業後都會望能放租回本,亦有公司會提出相當高的租金回報保證,但事實並非如此,於當地置業有不少稅款繳交,如果公司不熟悉當地的稅務,相信最後的回報價值並無預期中高。
而英國 買樓為例子,英國可以買入一手或二手樓,但是二手樓的手續會更為繁複,更要注意業權,因業權會影響地租,若地主加租便會令成本更高。於英國買樓來用作出租更要留意保險,因除了保障家電損毀或樓宇結構的保險外,其實都有提供租戶欠租的保險。另外,英國買樓的注意事項便是報稅上的處理,於2020年4月英國的扣稅計算方法已有不同,不能先扣減在按揭利息下的租金收入來扣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