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年精神健康 藥物教育

剛踏入 2022 年的第四個星期,疫情再度嚴峻起來,毫無意外地,學生們收到學校通知在家上課的廣發電郵,這已經是自疫情以來的第三次停課。

 

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不少青少年的人際關係與生活模式迎來劇變,使青年精神健康支援需求亦與日俱增。學校的授課模式不時有變,停課、網課、半日課到全日課堂來回切換,令不少學生無所適從,除了影響學習效益,情緒亦受牽連。有些家庭或因孩子與家長同時在家上課及工作,更容易發生直接衝突。

根據醫管局求診數字顯示,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門診在過去 5 個年度的新症預約每年逾萬宗,平均輪候中位數達 64 星期,即約 5 年 4 個月。

 

而根據香港中文大學研究團隊於 2020 年 9 月至 2021 年 6 月期間,經六所中學以問卷形式訪問超過 1300 名在學青年的研究顯示,逾五成受訪者對青年賦權及公民參與的經驗感到負面,由於社會政治環境的急劇變化,引致無力感重、壓力更大。

 

受疫情與環境因素影響,許多青少年成績受影響,為出路躊躇,成為焦慮的一代。大麻、CBD 產品在青年間逐漸普及,在夜幕低垂時,成為學生的逃逸線,他們以對藥物的選擇,象徵挑戰主流價值的單調與安逸,追求自由、即興及解放,作為在現世壓逼中唯一的抵抗。

據保安局禁毒處指出,近年被呈報吸食迷幻藥與大麻人數持續增加,未來將加強青年藥物教育,提醒大眾濫用藥物有機會引致上癮及智力受損,甚至增加患上思覺失調和躁鬱症等精神病的風險。

Posted on